文章展示

CONTENT

学校新闻

XIANDAI HIGH SCHOOL

寿光现代中学援藏教师孙建平: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带回雪域高原荣光
来源:本站原创  发布时间:2025-09-22

  三年风雨支教路,毕生耕耘育英才。孙建平,1975年8月生人,寿光现代中学数学教师。从教30年来,教学成绩优秀,曾获得寿光市教学成果奖、潍坊市教育教学成果奖、潍坊市创新燎原奖等奖项,并荣获潍坊市教学能手荣誉称号。 

  2022年7月——2025年7月,孙建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作为山东省第十批“组团式”援藏干部人才奔赴西藏日喀则市,在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进行为期三年的支教,担任班主任并任教数学课、思政课。 

  跨越四千公里的教育使命 

  “到西藏支教,是一种历练,更是我从教生涯中的宝贵财富。”2022年7月,当援藏的机会摆在面前时,孙建平没有丝毫犹豫——要抓住机遇,服从安排,到党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。 

  海拔4000多米的藏区,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一半。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,但“美丽西藏”带给孙建平的考验仍然超出了想象。稀薄的空气让人胸腔压抑、呼吸不畅,缺氧加上劳累过度,导致他一度夜不能寐。 

  面对重重困难,孙建平选择了克服和坚守。每天早晨7点(因时差相当于山东5点钟),他推着自行车准时走出公寓大门,经历半小时颠簸,才能到达5公里外的学校。由于路灯昏暗,路面坑洼,骑车途中经常会摔倒。尤其在冬日清晨,寒风刺骨,骑行在路上手脚都是冻麻的状态。 

  孙建平说,虽然条件很艰苦,但藏区孩子的淳朴与真诚给了他特别的温暖——路上遇到援藏老师时,孩子们总会停下脚步深深鞠躬,道一声“老师好”。每当这样的时刻,想到能够用自己的知识为藏区教育、为藏区的孩子们尽一份力,他便觉得所有苦累都是值得的。也正是这份感动与信念,推动着孙建平老师不断突破身体的极限、环境的阻碍,将现代教育、寿光教育的星火在藏区撒播。 

  雪域高原的育人硕果 

  在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,孙建平发现,尽管当地基础教育相对薄弱,但学生们对外面的世界、对课外知识的获取充满渴望。他注意到,藏区孩子很少有机会参加高层次比赛,于是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:带他们“走出大山去看看”,参加国内高规格的奥林匹克竞赛。 

  他的想法得到了学校的支持,此后的两个月时间,孙建平废寝忘食地备课,针对参赛学生特点进行精细化辅导。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在2023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(预赛)中,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首次组队参赛便“一鸣惊人”——参赛的56名同学全部获奖,其中4人获得一等奖,23人获得二等奖,实现了日喀则一高在全国高水平竞赛中“零的突破”。 

  在个人业绩突出的同时,孙建平和其他援藏教师也积极为藏区培养新人,以“青蓝工程”传帮带的形式,全力为支教学校打造一支“带不走的”高水平教师队伍。“我们每人都带了徒弟,我的徒弟是位‘95后’年轻藏族教师,他们就是我们支教队伍的‘接班人’。”孙建平自豪地说。 

  不仅如此,支教期间,孙建平和援藏教师团队还积极走出校园,到其他学校开展送教送培活动。他们的足迹遍布日喀则全市十七个县区以及周边山南、林芝和阿里(海拔5000米以上)等地区的二十多所学校,共举行公开课、专题讲座三十多场,累计行程近二万公里。孙建平等援藏教师倾注心血,毫无保留地将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传授给当地教师,为当地学校培养起一支扎根高原、能挑大梁的本土化教师队伍。 

  载誉归来启新程 

  援藏三年,孙建平老师的付出获得了广泛认可:2023年获得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“优秀援藏教师”、西藏自治区“骨干教师”荣誉称号;2023年9月被潍坊市教育局评为潍坊市学科育人能手;2024年9月被日喀则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援藏教育人才;2025年4月被潍坊市教育局评为援藏优秀教师;2025年6月被日喀则市人民政府评为援藏表现优秀个人;同年7月被日喀则一高授予突出贡献奖;2025年9月被潍坊市教育局评为“潍坊名师”。 

  日喀则很远,从齐鲁大地到雪域高原,相隔4000公里;日喀则又很近,因为对口支援,让两地山河相依、人民心手相连。如今,孙建平老师已圆满完成为期三年的援藏支教工作,重返寿光现代中学的教学岗位。这段珍贵的经历不仅为他个人的教育生涯增添了厚重而特殊的情怀,更将崇高的援藏精神带回了校园,深深感染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教师。在孙老师的带动下,更多教育工作者正以热忱与担当投身于教育事业,共同为培养时代新人接续奋斗、砥砺前行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  • 附件下载:
  • 上一篇:
  • 下一篇:家校师三维联动 全周期心育护航